目录┃第一章导论/001┃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学理论/002┃第二节社会学理论发展概况/010┃第三节社会学理论的分类与评价/019┃┃第二章孔德和斯宾塞的社会学理论/025┃第一节孔德的生平及理论倾向/026┃第二节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的基本思想/030┃第三节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学说/033┃第四节斯宾塞的生平及理论倾向/041┃第五节斯宾塞的个人主义社会观/045┃第六节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论及进化论/049┃┃第三章涂尔干的社会学理论/059┃第一节生平及主要理论倾向/060┃第二节社会学方法论/064┃第三节社会团结和社会分工/071┃第四节自杀的实证研究/082┃第五节宗教和知识社会学/086┃第四章韦伯的社会学理论/097┃第一节生平及理论倾向/098┃第二节社会学方法论/101┃第三节社会行动与理性化过程/107┃第四节政治社会学/115┃第五节经济社会学/122┃第六节宗教社会学/126┃┃西方社会学理论00目录00第五章齐美尔的社会学理论/137┃第一节生平及理论倾向/138┃第二节社会学方法论/144┃第三节形式社会学/166┃第四节文化社会学/171┃┃第六章欧洲大陆其他社会学家的理论/181┃第一节帕雷托的社会学理论/182┃第二节滕尼斯的社会学理论/194┃第三节曼海姆的社会学理论/201┃┃第七章结构功能理论/211┃第一节理论渊源及主要观点/212┃第二节帕森斯的规范功能理论/213┃第三节默顿的中层功能理论/222┃第四节相关批评与新功能主义/229┃┃第八章社会冲突论/233┃第一节理论渊源及主要观点/234┃第二节科塞的功能冲突理论/236┃第三节达伦多夫的辩证冲突理论/243┃第四节其他冲突论者的思想/250┃┃┃第九章社会交换理论/255┃第一节社会交换理论的思想渊源/256┃第二节霍曼斯的行为主义交换理论/257┃第三节布劳的结构交换理论/264┃第四节爱默森的社会交换网络分析/275┃┃第十章符号互动理论/283┃第一节理论渊源和核心概念/284┃第二节米德的基本思想/285┃第三节布鲁默的符号互动理论/291┃第四节戈夫曼的拟剧理论/298┃┃第十一章现象学社会学与常人方法学/311┃第一节舒茨的现象学社会学/312┃第二节加芬克尔的常人方法学/327┃第三节社会建构论的基本观点/339┃┃第十二章社会批判理论/345┃第一节批判理论简介/346┃第二节马尔库塞对工业社会的批判/350┃第三节米尔斯对美国文明的批判/364┃┃第十三章后现代社会理论/379┃第一节后现代社会理论的源起/380┃第二节相关概念的辨析/383┃第三节后现代理论的基本特征/394┃第四节福柯的后现代社会理论/408┃第五节其他后现代理论家的观点/420┃┃第十四章当代社会学理论的新发展(上)/433┃第一节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/435┃第二节布迪厄的反思社会学/455┃┃第十五章当代社会学理论的新发展(下)/483┃第一节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/484┃第二节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/507┃┃参考文献/537┃┃后记/550